馬來西亞的故鄉情。中國的中華情。臺灣的本土情

雲門2000場 1500位觀眾留下歷史性大合照


雲門2000場 全場觀眾大合照
攝影/劉振祥

9月18日晚上,1500位觀眾在台北國家戲劇院,和雲門舞集共度歡愉而感動的第2000場演出。

雲門粉絲像參加一個溫暖的家庭聚會,穿著雲門各時期的紀念ㄒ恤,在雲中君、湘夫人、東君、大小司命等《九歌》諸神的大幅劇照看板前拍照,在2000場紀念卡蓋紀念戳章,林懷民則被熱情的觀眾簇擁著簽名,國家劇院大廳熱鬧歡騰。

觀眾大排長龍索取林懷民簽名
照片/雲門舞集提供

兩廳院大門一開,觀眾陳俊宇搶先第一個排隊,等待林懷民的簽名。他笑說,因為在兩廳院工作,有「內線」消息,早早買了2000場的票,就是為了要簽名,他對雲門作品如數家珍,明年《流浪者之歌》、《稻禾》演出,一定要買票。剛入選「流浪者計畫」的郭益昌,將申請書帶給林懷民簽名,林懷民知道他要去大陸研究八家將,請他現場秀一段,郭益昌說,林老師的作品融入很多民間信仰,終於看到本人,很開心。

演出前,全體觀眾應邀起立舉起2000場紀念卡,留下歷史性的團體大合照。幕起後,豔紅翠綠的荷池托出藍色的影像,反白的字回顧舞團去過的城市,走過的歲月:1973年9月29日,雲門在台中中興堂作創團首演,兩天後,10月2、3日,在中山堂與台北觀眾見面。39年來,舞團去過台灣大城小鎮,以及全球35個國家、185個城市演出。一年365天,如果天天公演,也要5年5個月又25天才能完成2000場的演出。

伴隨著貝多芬如水流淌的「春之奏鳴曲」,美濃、埔里、恆春、沙鹿這些本土小鎮,和紐約、巴黎、倫敦、莫斯科等國際大城以同等分量呈現出來。紅字標示的場次不斷向上加,及至2000的數字出現時,全場觀眾熱烈鼓掌。

影片的第二部分,雲門以「感謝2000場的掌聲與支持,特別感激各位今晚的撥冗鼓勵」的字眼親切致意後,周美青、申學庸、施振榮、曾繁城、洪敏弘、陳文茜、陳怡蓁、蔣勳、黃永洪、張照堂,這些名流的名字和其他觀眾的姓名,以同等大小的字體,應和音樂的節奏躍現在銀幕。有人形容,好像看大學放榜榜單一樣興奮,看到自己以及名人名字時,觀眾席發出會心的笑聲。

雲門忠實粉絲帶著1993年《九歌》首演節目單請林懷民簽名
照片/雲門舞集提供

觀眾安靜下來時,場燈漸暗,鄒族「迎神曲」和董陽孜撰寫的「九歌」書法啟動了舞蹈的演出。戴著面具的舞者化身為神話中的諸神,舞出人間的悲喜。騎腳踏車、穿溜冰鞋的現代人出入楚地的祭典。舞至「國殤」,林覺民、莫那魯道、陳澄波、林茂生這些姓名儀式般宣唱。八百盞油燈蜿蜒流向繁星的夜空。遠古與當代交錯,精緻的美麗和粗獷的活力交織在雲門2000場的舞台上,觀眾讚嘆低迴。

演出結束,大幕重啟時,演前拍攝的全體大合照隆重顯影,觀眾發出驚喜的歡呼,熱烈的掌聲持久不歇。林懷民和舞者一再謝幕,觀眾以驚人的擊掌,吆喝,與歡呼聲,為雲門祝賀,國家劇院沸騰。

雲門火災後重建的《九歌》已在國家劇院連滿五場,剩下五場的票房也達九成九,只有19至21日三場還有極少票券。9月28日至12月1日,《九歌》還將巡迴嘉義、台中、高雄、花蓮、桃園、苗北演出。

Leave a comment